參加第六屆ICCMR會議報告


報告人:許中華


國立陽明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


100.5.13


一、參加會議經過


    國際補充醫學研究學會為一國際性學術研究組織,提供補充醫學研究、臨床操作及政策制定人士資訊國際交流討論之平台。從2005年開始,輪流在歐美亞三大洲舉行例行年會,至此已在加拿大蒙特羅、德國慕尼黑、澳洲雪梨、美國明尼蘇達及挪威特羅瑟姆舉行前五次年會;而今年的第六屆年會於2011年五月6-9日,於中國四川成都舉行。本次開會主題為傳統醫學與中西醫結合醫學的實證與決策(Evidence-based decision making for Traditional and Integrative Medicine)。大會開幕邀請大會主席之一Porf. Claudia M. Witt、成都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梁繁榮、四川省中醫藥協會主席張博立致詞。本次與會國家包含歐美亞澳紐共22個國家,全部共有138篇口頭論文發表,283篇海報論文發表;其中台灣與會人士另有中國醫藥大學中醫部何宗融主任、署立樂生療養院中醫科徐蔚泓主任、振興醫院放射治療師林宜賢主任、彰化基督教醫院李秋珊護理長及南華大學王昱海助理教授,另有陽明大學傳醫所碩士班研究生連純瑩與會並口頭論文發表等,一共進行三篇口頭發表並四篇海報發表。


 


二、與會心得


本次會議內容除了main session之外,另有26parallel sessions,針對針灸、中藥、中醫政策、研究方法、韓醫與日本漢方藥等等主題探討。在開會中場休息時,我有機會可以跟來自德國、美國並韓國的研究者討論他們的研究成果,並且藉以了解該國對於中醫藥的政策施行、民眾看法並想法。發表的時段是在五月七日下午14:00-15:30的「Methodological Aspects of Asian Medicine」,同一session還有來自韓國及中國大陸的研究學者進行發表。很高興在這個session當中,報告獲得廣大的迴響,許多學者及學生在我們報告結束之後都踴躍提問或給與意見。


 


  並在會後,有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鍾志豪博士及韓國的范德陽醫師前來與一同討論研究內容,並給予肯定,除了討論研究成果之外,也邀請他們來台參訪考察,進行更多國際學術交流。最為珍貴的,是大會主席Prof. Cheryl Ritenbaugh也向我提出統計分析並研究方法技巧的建議,對我的研究成果及論文撰寫有很大的幫助,實在獲益良多。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M) 補充及另類醫學越來越受國際醫界所重視,從這次來自世界22國家代表參與盛況可見一般,有許多體會,略述如下。


1.應以台灣名義積極參與CAM 國際學術活動。


2.應提升好且精緻的CAM 研究水準,鼓勵學者參與CAM 國際學術活動


3.學術經驗是邁向國際的基礎,好的研究論文發表,比亮麗的英文更易與國際學者交流


4.據理力爭,廣結善緣,以台灣為榮


 


三、考察參觀活動


  在署立醫院樂生療養院中醫科徐蔚泓主任的介紹之下,我們一行人前往成都中醫藥大學並成都骨科醫院參觀拜訪。成都骨科醫院馮樹森副院長與其夫人莫雅醫師為徐蔚泓主任往年在成都中醫藥大學求學時的同學,他們熱情的接待我們,並帶領我們參觀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骨科醫院及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


 


成都中醫藥大學


  成都中醫藥大學建立於西元1956年,為中國最早創立中醫藥四所高等學校之一。現今共有五個校區,基礎醫學院臨床醫學院藥學院等十五個學院,除了中醫藥之外亦包含理、工、管、文、農、教等領域,共占地2218畝,全校學生共近兩萬人,其中研究生就佔有2000人。成都中醫藥大學亦是本次大會的主辦單位之一,因此在會議中有機會拜會其國際合作與交流處王寒冰處長,了解到現今成都中醫藥大學有意開放短期實習課程讓台灣地區學生前往參觀,目前積極與義守大學進行合作研討;將來亦不排斥開放研究生的交流探訪,這對台灣中醫藥學習學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成都骨科醫院


  在到達成都第二天,成都骨科醫院馮樹森副院長與其夫人莫雅醫師帶領我們參觀成都骨科醫院,該院是全國久負盛名的專科醫院之一,為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體育學院、成都中醫學校、萬縣中醫學校的臨床教學、實習基地。基層骨科醫師進修、學習基地;也是《中醫正骨》、《中國骨傷》雜誌編輯部四川分部所在地。


 


    該院由中華全國中醫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顧問、《中國骨傷》雜誌顧問、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著名中醫骨科專家楊天鵬主任醫師始創於本世紀二十年代。醫院現建築面積12000多平方米,醫院由急診科、門診部、中西醫結合部、股骨頸治療中心、椎間盤治療中心、住院部、附屬製藥廠等部分組成。


    門診部設有中醫骨科、頸椎病診療科、小兒矯形科、腰腿痛診療科、疼痛專科等專科門診,同時設有中醫內科,外科、針灸科、理療科、西醫內科、外科等30多個臨床科室及生化室、放射科、放射介入室術室、CT室、手術室、功能康復室、微電腦室等醫技科室,年門診量達30萬人次,住院部開設病床260張。


當天晚上亦與馮院長夫婦及徐蔚泓主任在成都其他同學共同餐敘,暢談成都風情民情及成都醫學及教學研究現況。


 


 


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


  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就位於開會地點附近,因此在第一天會議結束之後,我們一行人就前往參觀。四川大學華西校區,前身為華西醫科大學於西元2000併入四川大學。該校擁有臨床醫學院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口腔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藥學院五個醫學類學院,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四個附屬醫院。其中華西第二醫院為中國西部地區歷史最為悠久的婦兒醫院,現今擁有床位600床。華西第四醫院是衛生部唯一一所職業病醫院,承擔中國西部地區的職業病患者醫治工作和四川省急性中毒救援工作,目前擁有床位400張。此行不只見識到中國對於基礎建設的快速,還看到對於學校建設的積極,在與該校學生交談之後發現,中國真是積極在國際接軌,尤其是在中醫藥方面。而中國的學生也是以努力聞名的,現今他們不僅僅在課業內容當中努力,也近一步加強獨立思考、思辯能力及研究邏輯訓練。現今看到他們如此努力,台灣學生如何更進一步往前,確實值得好好探討思考。


 


 


四、結論與建議


1. 中醫界要有國際視野,不是只有中國觀點,以目前台灣現況,中醫當然是CAM 的主要內涵,但是並不是唯一,中醫界也要有國際觀點,能多參與類似會議,相信一定可以提升進步。


2. 實證醫學在CAM,仍然是世界主流意見,不僅是CAM,所有科學都應以實證醫學為基礎,唯有符合科學精神之研究設計,其研究成果才能令人信服。


3. 應多培養優秀人才參與中醫或傳統醫學要國際化,尤其是年輕且具有潛力的醫師或研究人員。


4.與某些國家相比,台灣的研究水準並不差,應鼓勵具有潛力之研究者,以國際水準為標竿,期許將來國際CAM 舞台也有台灣一席之地,台灣的CAM 相關研究也能在一流國際期刊發表。


5.希望以後台灣也能以「Team」前往,吸取經驗,不久將來(5-6 )ICCMR 能在台灣舉辦。


 


 


 


 



與會人士合影,由右至左為何宗融主任、作者、徐蔚泓主任




 



報告時留影




 



於何宗融主任發表之壁報前合影





報告後與大會主席Porf. Cheryl Ritenbaugh討論研究內容




 



與成都中醫藥大學梁繁榮副校長(左四)並王寒冰處長(左一)於會場合影。


 


 



餐敘合影


 


 



於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前留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en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